實際施工中很多施工單位并不重視這些細部工作,固定鋼束的井字架位置不準確或不按照規范和設計規定的間距布設,必然造成鋼束位置與設計不符、有的還會在曲線變化段產生急彎(半徑太?。┗蚩椎谰植科钸^大。目前仍有小部分隊伍使用人工進行穿束,尤其對多根四川鋼絞線的長束重量很大,人工穿束費時費力,容易造成工人轉動鋼束穿進,使鋼絞線互相纏絞在一起。
某快速干道(高架橋)工程四標段共有九聯連續梁,施工時固定鋼束用的井字架間距為1米,梁高1.6米,因此豎彎變化量不大,|考試大|間距滿足要求,但是施工時由于工人工作不認真使井子架坐標不準確,并且采用人工穿束,束長在100米到120米不等。張拉時發現大部分鋼束的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不符(有的比理論值少11%),張拉過程中經常聽到內部鋼束纏絞在一起后被拉開的聲音,當時立即對設備進行檢定,在設備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設計單位、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開始對問題進行分析,其中鋼絞線計算伸長值時采用實測彈性模量,μ、κ取值按規范推薦值。設計單位對結構進行重新驗算,最后確定在保證張拉力的情況下,伸長值誤差保證在12%以內,無疑降低了結構安全系數。